第九章 晋成公 第4节 楚霸中原-《春秋之晋国风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楚庄王问鼎,意在向天下表明,楚国本就是中原一分子。因鼎有九,代表九州,而代表楚国的正是荆州!但一直以来,楚国被视为蛮夷,被周王朝所蔑视为等同于东夷北狄西戎的南蛮,久而久之,连楚国人自己都认为自己就是南蛮。

    但楚庄王不这么认为,他认为楚国是根正苗红的华夏,是华夏中原的一份子!既然是中原一分子,那就有必要参与中原事务。而现在中原事务名义上是由周天子在负责的,实质上是由晋国在主导的。晋国,正是中原诸侯之长,当时的春秋霸主!

    楚国开始行动了,他们首先是搞定了陈国、蔡国,然后再搞定了郑国,把陈、蔡、郑拉拢到自己门下,再围绕着宋国动起了脑筋。

    公元前607年,已经成为楚国盟国的郑国在楚国的指示下讨伐宋国,两国在大棘(今河南省柘城县安平镇)决战,结果郑国大胜。

    晋国管了么?没有,因为晋国实在没精力管了。

    首先是晋国自身原因造成的,在晋灵公后期,晋国在主导几件重要国际大事中都出现了问题,导致中原诸侯对晋国已然是离心离德。

    公元前610年,当时宋国发生了弑君事件,晋国派出中军佐荀林父联合卫国、陈国、郑国出兵干涉宋国内政。结果宋国人通过重重贿赂,不但免除了刀兵之灾,还使宋文公的即位合法化了,这让中原诸侯很失望。

    然后是公元前608年,鲁国与齐国起了冲突。霸道的齐国抢了鲁国不少地盘,鲁国人告状到晋国,晋国派出军队,同样联合了一堆诸侯国去讨伐齐国。

    结果齐国人学宋国人的样,给出一笔贿赂,然后就不了了之,让鲁国很寒心,也让其他诸侯国很失望。

    郑国首先表达了对晋国的不满,于是,公开表示跟着楚国混了。小弟背叛的事可不是小事,公元前608年,晋国中军元帅赵盾亲率晋军主力联合诸侯国去讨伐郑国,结果楚国出兵援助郑国。

    在楚军面前,晋军不敢随便,最后借口西线有战事而匆匆撤军。

    晋国的软弱使楚国更想染指中原。公元前608年秋,楚军再次讨伐陈、宋两国。晋国中军元帅赵盾再次出兵相救,但始终不敢与楚军交战,而是讨伐了郑国。

    结果郑国倒没打下来,楚军则降服了陈国后迅速北上,与晋军于战于北林。这一场战役应该没好好打起来,因为史料记载太过于简单,但晋国损失了大夫解扬。史载,解扬被俘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