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0章 大华币-《从下乡当知青开始,道法通神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更令百姓疯狂的是税收政策。

    “自今日起,废除一切丁税、人头税、徭役。农户只需上缴收成的百分之五十作为公粮,其余尽归己有!”

    百分之五十,听起来似乎不少。

    但在南宋末年,百姓不仅要交正税,还要面对层出不穷的苛捐杂税,加上地主的层层盘剥,实际留存往往不足两三成。

    更何况,大华推广的是名为“仙稻”的高产作物,亩产是过去的数倍!

    对于百姓而言,这百分之五十的税后所得,比过去好年景的全家收成还要多出几倍!

    其二,工矿并举,以工代赈。

    百姓们发现,除了种地,他们还有了更多的活路。

    东都周围,无数工厂拔地而起。

    纺织厂、水泥厂、钢铁厂、矿山……都需要海量的人手。

    “农闲之时,可入厂做工,日结工钱,包吃!”

    这一政策,彻底解放了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劳动力,也让大华的工业机器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    百姓们的腰包鼓了起来,精气神也随之改变。

    文天祥主持的教育部,在每一个村镇都设立了“小学堂”。

    “凡大华子民,六岁至十二岁孩童,必须入学!学费全免,且每日管一顿午饭!”

    这不仅仅是识字,更是洗脑……不,是开启民智。

    孩子们学习简体字,学习算术,更学习《大华公民守则》。

    他们从小就被灌输:我们是炎黄子孙,我们信奉国师李平安,我们忠于大华,我们要用双手和智慧创造美好的生活。

    这一代人成长起来,将是大华最坚实的基石。

    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,旧有的货币体系已无法满足需求。

    铜钱沉重,纸币也就是宋会子贬值严重,如废纸一般。

    黄药师深知,金融是国家的血液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