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6章 不可调和的对立-《1991从芯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朱元新是去年从设计院跳槽到远芯设计中心的,毕业于央美设计学院,工业设计硕士。加入远芯后不到半年,便重新设计出了一款vcd模具,虽然依旧走的是方形,但取消了棱角,整个机身呈椭圆形——虽然还是比不上sony的科幻设计,但比起原先的那是好看了太多。

    朱元新说着便从旁边的文件柜中抽出一卷设计稿展开:“为了照顾到pcb板,我们已经修改了很多细节,本来一款漂亮的移动通讯设备,结果他们一会说这里不行,那里也不行……”

    吴思国看了他一眼,本来不想反驳的,结果见苏远山听得不断点头,他马上道:“不是,你做外观设计,如果不考虑到零部件布局,只管好看的话,那随便找个会画画的岂不是就能当设计师了?”

    “停!”王锐马上举手:“两位给点面子。”

    苏远山笑着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在海芯他虽然只设计芯片,却也没少听到外观和技术撕逼——手机的设计,最开始是由工程师主导的,即以内部结构布局优先,外观模具配合。但随着用户对审美需求的日益提高,工程师主导的设计渐渐落伍,转而成为外观优先。或者说,工程师配合外观。

    这就有点类似程序开发中的需求和前端。

    一个为了好看,一个为了省事——这矛盾基本上属于阶级对立,不可调和。

    然而,任何一款优秀产品的诞生,都是外观和结构的互相理解和妥协。

    像这样针锋相对还真不行……

    两人停止争吵,然后同时望向苏远山,等待着他的定夺。

    沉吟了几秒,苏远山笑着慢慢道:“任何一款优秀的产品,都离不开结构、功能的稳定。但也离不开好看的外观,sony一开始的vcd把我们的vcd秒杀成渣就是个很简单的例子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我倾向于认为,当设计师设计出心目中的产品后,工程师需要尽可能地配合他们——当实在无法完成要求,或者配合起来难度极大,得不偿失时,设计师再做调整和妥协。”

    “吴师兄,结构布局是否合理,是否利用到了每一寸能够利用的空间,是一个工程师能力的最大考验。”

    吴思国张了张嘴,有些惊讶地望着苏远山。但当他看到苏远山笃定的表情时,很快便意识到,苏远山确实是这样认为的。

    作为远芯的老员工,吴思国知道,但凡是苏远山笃定的事情……很难有不对的时候。

    于是他沉默几秒后点头:“那我们再看看能不能修改——主要是基带芯片已经流片成功,如果再对pcb做大改的话,一来可能要很久的时间,二来改了之后会不会稳定,我们也不知道。再则,如果修改后增加工程难度,那样良率上不去,产量也上不去……就得不偿失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,你说的有道理。”苏远山点了点头:“但我看了一下,现在pcb的形状还是标准的长方形——其实可以考虑做异形pcb。在某些地方缺个口子什么的,譬如上面,可以预留听筒和位置,下面这边可以留马达缺口等等。”

    苏远山指着图纸上的pcb图样笑道:“如果这些零件单独布置,就意味着会浪费大量的空间……也就增大了模具。在我看来,手机的空间应该是寸土寸金的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