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6章 进军东南亚的桥头堡-《1991从芯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表示,这个地方拥有复制硅谷的条件。

    是的,旁边就是hk大学,还有一大片海景。

    完美!

    坦白说,小李在一开始的时候,并没有打算搞房地产,甚至都没打算要入局——在小李的设想中,hk政府打造出数码港,然后他就充当中介的角色,拉拢其他企业入住——事实上,在数码港建设之初,ibm,微软,甲骨文等软件巨头便纷纷签署了意向书,到01年的时候,更是有超过70家大型的软件、互联网公司都被拉了进来。

    在小李的打算中,政府出钱把数码港搞成公共设施,他也好开展点业务——就在98年三月,盈科和英特尔公司共同创办pacific  convergence  corporation  (pcc),在亚洲发展宽频互联网业务。

    但港府此时的最大问题是“没钱”。

    于是,小李的心思便活泛了起来,和港府商议,自己来承担数码港的开发建设,但必须用一部分土地给自己来建居住楼盘。

    当然,随后小李又趁机把自己包装成科技企业上市圈钱,最终把数码港折腾成后世模样的那些事就无需再提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而远芯之所以会涉足其中,自然还是因为,hk应该在远芯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作用,甚至是更重要的作用。

    如今,省城硅谷已初具气候,随着国家电信大提速的口号提出,国内的软件和互联网企业也在蓬勃发展,非但在许多软件上实现了国产替代,软件园里面还兴起了一个新兴的行业——软件外包。

    是,依靠远芯总部坐镇省城,依靠对标斯坦福的电科,依靠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——苏远山坚定地相信,国内的软件和互联网行业完全可以成为东方的硅谷,国内的硅谷。

    但想要成为世界的硅谷,或者说影响亚洲的硅谷,还是差了点意思。

    这里差的,在于通道。

    而hk,作为东西方链接的纽带,就是一个最完美的通道和窗口。

    它可以成为国外软件和互联网企业进军东南亚,觊觎内地市场的跳板,也可以成为国内软件和互联网企业进军世界的桥头堡。

    在现阶段,在远芯加快推进布局整个东南亚乃至亚洲的战略中,它是唯一能够承担起汇聚和吸收整个东南亚资本、科技、人才重任的中心。

    整个东南亚区域的科技和人才中心,如果一日不从新加坡转移,那么远芯便一日无法真正地拿下东南亚,完成亚洲战略。
    第(2/3)页